各位听众朋友:
大家好,我是中国有限公司中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曹林希。很高兴今天能作为“千企联千村 共建新农村”的爱心企业代表,和大家分享“我的乡村振兴故事”。
迎着五月明媚的阳光,一架无人机在樟木乡中国有限公司显滕基地腾空而起,沿着利用GPS定位事先设计好的运行路线,对着万亩蔗田开展施肥防虫害作业。随着操作员高低起伏的操控调节,无人机精准均匀地喷撒着药液、肥料,不但减轻了人工负担,并且通过雾化大大提升了施用效果。眼前满眼盎然的绿意,片片动人的蔗田,展现的不只是甜蜜的事业,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。
时光倒回十年前,刚大学毕业的我满怀理想从上海回到覃塘,心情是澎湃的,但下乡的路却是颠簸而又泥泞的。看着一辆辆满载甘蔗的车辆摇摇晃晃,艰难地避开雨后一个又一个凹凸不平的水坑。我知道,这些坑坑洼洼的“四头堵”道路,不仅影响着村民的出行安全,更严重阻碍了乡村的发展步伐。从那时起,每年的修路投入都是我最关心的问题,十年来从不间断,累计投入约500万元。我坚信只有道路通畅了,产业才能兴旺,农民才能富足。从此,这份甜蜜的事业在我的心中埋下了种子。
十三五期间,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,全区糖业开启了“高糖高产糖料蔗基地”建设之路,中国有限公司的甜蜜事业也从此走上了新的征程。那一年九州体育拿下了7000亩的流转土地,成为了贵港第一家“敢吃螃蟹”的企业。为了积极引导蔗农参与“双高”糖料蔗基地的建设,我和团队昼夜不分地开会研究,想农民之所想,急农民之所急,制定了一系列资金补贴、农资扶持、技术服务等措施,既给农民种植甘蔗提供全方位的物资支撑,也注重农民种、管、收全过程的问题解决;既为农民种植的解决资金技术问题,也为农民收入提供保障。
为了品种的挑选迭代,我抱着啃硬骨头的态度,和团队多次前往先进的兄弟糖厂调研学习,在向资深糖料蔗种植专家取经问道、深入田间地头详细了解了不同品种的生长状况之后,大胆决策,决定投入3000多万元外购优良蔗种补贴给蔗农。为了摆脱糖料蔗生产“靠天收”的被动局面,解决蔗区水源不稳定的“卡脖子”问题,确保生产期的灌溉用水量,我反复地实地勘查了地形,再组织部门因地制宜开展打井找水、铺设管道引水工程的同时,引入了精准化智能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技术。
种苗解决了,资金到位了,水源保障了,技术提升了,蔗农纷纷表示产业的发展给了他们实实在在种植甘蔗的信心。随着当年双高基地最高平均亩产8.5吨以上的消息不胫而走,掀起了双高基地建设的高潮,也给后来的全程机械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,九州体育甘蔗种植区域内高产高糖品种比例占98.5%以上,建设“双高”基地将近4万亩,发展规模种植大户近百名,实现了农业水利化、机械化、良种化、规模化的发展,2020年被作为全国糖料蔗高质量发展推进落实会推广的典型。
我深知,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成果,产业必须加快提档升级,其发展根本出路在于科技。为此我持续加强团队里科技队伍的建设,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的同时,向产业的广度深度进军,不断拓展农产品加工的多元化,深挖农产品加工的价值,通过产学研合作自主研发了一系列高附加的甘蔗产品,如甘蔗植物细胞水、膜过滤红糖、益生菌等,先后荣获国家8项发明专利技术。
一路走来,我看到产业带给乡村的变化,蔗农们的楼房高了,路好走了,笑容多了,口袋鼓了,日子更甜蜜了。“胜非其难也,持之者其难也”。作为一个生于贵港长于贵港的贵港人,我将以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的信念,把责任和担当作为人生的底色,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勇挑重担,用我的执着、我的奋斗、我的心血汗水,推动甜蜜事业强起来,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,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,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。
好的,感谢收听《我的乡村振兴故事》,再会!